生物医药人才:那些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上)

2022-03-09 18:09

2021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7000亿元,继2020年首次达到6000亿元后,产业规模连续迈上又一个新台阶,其中制造业产值1712亿元,可比增长12%。《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上海将瞄准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和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紧缺,“千军不易得”是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支撑,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具有什么特殊性?
人才引进与培养方式与其它行业相比有什么特点?
当前生物医药企业的人才工作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近期,科锐国际招聘公司大健康高级业务总监/医脉同道首席行业研究员周雯静做客FM89.9“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的招聘栏目“职等你来”,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人才市场现状进行了专家解读和精彩分享。



以下为精华内容整理(上篇):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如何?有哪些细分领域?

中国医药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快速发展,外资药企陆续涌入中国,而且这些企业在选址时往往优先选择长三角区域,比如上海、苏州、南京,此外北京也是一个重镇。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市场进入了创新研发阶段,跨国公司纷纷成立了在华的研发中心,在长三角培养并积累了很多专业人才,再加上长三角聚集了众多高等院校,为创新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集中的人才资源。而人才的汇聚,又吸引了更多相关企业和机构来此落户,尤其像上海,聚集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的市场、销售、医学等部门。企业的聚集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就产业分布而言,现代生物医药行业主要涵盖3个领域:
第一类是中成药,中国传统药品,销量大,百姓认可。
第二类是化学药,也就是化学合成的药品。
第三类是生物制品,如抗体、细胞、基因,新冠疫苗也是生物制品的一种,疫苗更多起到防御的作用。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所在?如何与长三角地区优势互补?

对于任何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商业化,所以无论企业是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都要考虑到未来的产品上市,而这背后要靠各类人才来实现。所以,企业在成立之初就要考虑,人才在哪里?

从整个长三角的布局来说,上海作为一个商业化大都市,聚集了大部分实验室阶段、临床研究阶段和销售市场阶段的人才,所以很多偏战略、市场、销售的岗位会放在上海。此外,上海拥有众多三甲医院和医生资源,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便利性条件。所以,即使很多公司的总部在苏州、南京或者其他城市,但是一旦产品准备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以及进入商业化阶段,他们都会把总部从其它地区迁移到上海。

而江苏、浙江等地拥有更多制造阶段的人才储备,包括工艺开发、小试、中试到商业化生产,岗位设置上更偏向于生产制造、技术类。除长三角以外,偏向注册法规、政务、政府关系等方向的岗位会放在北京,以此来节约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

从生态圈的角度来看,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张江药谷”是第一个聚焦于创新的板块,第二个则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他们的孵化园区做得非常好。一家企业从研发到制造,可能需要3-10年时间,耗时久,成本高,孵化器内有很多实验设备资源可以共享。有了这些生态圈内的配套政策和资源支持,可以帮助企业走得更远。

总而言之,长三角各地区的发展侧重领域各有不同,处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各具差异的。企业把公司的发展链条铺展在整个长三角领域,有助于获得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生物医药产业的人员构成如何?需要人才具备哪些特质?

从不同企业类型的人才布局来看:

首先是全球化制药公司。这类企业的研发人才集中在欧美总部,在中国的人才布局更偏市场和销售,以及一部分临床研究。整体人才比例大概是30%临床研究,70%销售市场。

第二类是民营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民营企业更多从事仿制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虽然可以满足中国市场的大量需求,但是产品含金量及价格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因此,最近十几年来,很多民营企业开始在北京、上海建立创新药研发中心,形成了集研产销一体,覆盖从实验室研发→临床研究→注册申报→生产→销售市场的一体化链条。

第三类是当前非常火热的创新药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一般拥有海外科学家甚至跨国公司高管背景。这类企业通常有多种模式,一种是从海外引进产品,拿到大中华区的商业权益,从临床研究开始起步。通过与海外公司合作,实现从临床研究、上市申请到商业化推广。另一种是从早期实验室开始,踏踏实实做自研创新,用5-10年时间把项目推到临床阶段,之后再进行商业化。总的来说,医药研发和创新是大势所趋。企业如果没有自身的核心产品,将来在商业化上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此外,在医保和集采政策影响下,中国的药品价格仅是欧美市场的1/10,在惠及民生的同时,这也倒逼企业去开发更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以便确保在造福患者的同时,也能在商业化之后实现盈利,甚至进军欧美市场。所以整个医药行业中研发、临床开发、制造等方向都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

从对于人才的要求来说:

创新药研发对于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往往需要人才具有科学背景,懂科研,知道基础研究,并能够寻找新的靶点去做创新疗法。而因为原创平台和土壤等因素,这类人才之前大多都分布在欧美国家,很多创新药企业都需要到海外市场去引进人才,科锐国际招聘公司在这方面有很多案例,帮助过很多创新药企与专业人才促成了合作。但是现在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自主培养,包括招聘一些名校博士,或者具有海外博士后经历的人才,从0到1地培养他们去做科研。

我也非常期待,在未来3-10年能够看到一批由我们本土培养并发展起来的优秀创新人才,而且对此充满信心。 



科锐国际
科锐国际是领先的以技术驱动的整体人才解决方案服务商,也是国内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300662.SZ),目前在中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全球市场拥有114家分支机构,3,100余名专业招聘顾问及技术人员,在20+个细分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人力资源咨询、培训与发展、薪税外包等人力资源全产业链服务,同时提供一体化SaaS云产品、垂直招聘平台、人力资源产业互联平台及人才大脑平台。通过构建“技术+平台+服务”的商业模式,打造产业互联生态,为企业人才配置与业务发展提供一体化支撑,为区域引才就业与产才融合提供全链条赋能。2020年,共服务超过5,300家外资/合资企业、快速成长型民营企业以及政府/事业单位/央国企/非营利性组织,成功推荐中高端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人员25,000余名,灵活用工累计派出190,000余人次,聚合合作伙伴近3,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