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师到高级猎头

2016-11-11 13:51

猎头是很多垂直领域出身的公司人转行时的一个职业选择,你会面临什么,你要做好哪些准备?



来源: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周刊(ID:CBNweekly2008)

个人档案
姓名:王磊
星座:射手座
学历: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
职位:科锐国际工业行业高级经理


Q&A

C=CBNweekly
W=WangLei

C:平时有哪些兴趣爱好?
W:看球,做饭,读书和听古典音乐,这些都有助于减压。做饭是一个需要统筹安排的事;读书我喜欢看名人自传,感觉就像在看名人的简历,看他的成长轨迹、遇到过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有点儿职业病。

C: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W:其实我认为没法平衡。两者不是绝对相悖,但确实很难平衡。我看过很多人的简历,30到35岁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很关键,我现在32岁,这5年你又想每天回家陪家人看电视吃饭,又想职业有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同的阶段得有所取舍。35岁以后你的职业发展能够到什么高度基本就已经定型了。

C:如何渡过瓶颈期?
W:每个人每年都会有瓶颈和倦怠,这很正常。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把工作安排得少一点,或者给自己放半天假,让自己调整一下,没有必要刻意逼着自己那么拧巴,但要控制节奏。情绪管理里很重要的是控制情绪,而不是完全不发脾气,各种正面负面的情绪都要有个度,在这个度的范围里可以更放肆一点。

转行做猎头之初,王磊一度觉得自己像个“留级生”—和他同为研究员级别的同事都是应届毕业生,而他已有4年的工作经历,此前离职时已经做到了经理。“作为工作4年的人,如果不能迅速证明自己的价值,会觉得很尴尬。”这让王磊一度备感压力。

和所有半路转行的人一样,王磊需要将一切归零。学材料科学出身的他曾经在细分领域内一家比较知名的做稀土永磁材料的公司工作。从磁体工程师一直做到商务拓展经理,他想了解更多与商业有关的内容,加上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大幅调整,他决定离职寻找更好的发展及转型机会,于是他把简历给了猎头。

当时,猎头公司科锐国际希望为工业团队招一个有工业行业背景的猎头。接到科锐国际的电话时,王磊觉得可以去试试。“我的性格不是那种特别学术型的,很喜欢跟人打交道。”王磊总结,虽然对猎头行业不太熟悉,但他认为这是一个开阔视野、了解商业的机会。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首先总结了自己在这份新工作上的优势和劣势,显而易见的劣势是缺乏招聘经验,对人力资源行业不熟。

但优势也很明显:他在上一家公司从磁体工程师、应用工程师、销售工程师做到商务拓展经理,角色多次变化,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都有理解;工业行业涉及的细分行业非常多,从汽车整车的零部件到传统机械制造、重型机械,甚至新能源航空航天环保等,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工厂的工作经历对于王磊理解产品和客户的业务模式很有帮助。

科锐国际针对不同级别员工的培训体系让王磊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他也很重视与不同客户和候选人交流的过程,“每一次沟通都有助于我了解这个行业、增长知识。”随着接触的候选人逐渐增多,王磊还总结出了一些针对不同岗位候选人的沟通技巧,依据对方在公司所属的位置和沟通风格,分类做预案分析,同时搭建起自己的人脉网络。

入职5年,王磊以每年升一级的速度从最初级的研究员做到了目前的高级经理,他觉得自己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对工作的兴趣和内心的强大。“近几年猎头行业的大环境有些浮躁,但事实上我们从事的是一个类似手工匠人的工作。”王磊说,“这是积累性的行业,需要沉下心来积累客户、候选人和经验。”

他认为这一点对工业领域的猎头尤为重要,相比互联网、地产、金融这些大家熟知的、投资踊跃的行业,工业显得有些不温不火,而且距离人们的生活较远,对这个领域的人来说,沉下心来研究和学习很重要。

而猎头行业的风险在于它并不是一个付出百分百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工作:候选人的想法随时会发生变化。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一个case做了3到6个月,候选人终于接了offer,结果因为老板的挽留或者其他原因突然改变主意,或是因为客户的资金问题而终止招聘。“工作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一般。”王磊说。

即便如此,他仍然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时间去打磨的职业,所以他会经常思考如何让团队中的人能够有所收获,“即便行业浮躁,也要坚持专业。”王磊说。



科锐国际
科锐国际是领先的以技术驱动的整体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商,也是国内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300662.SZ),目前在中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全球市场拥有110+家分支机构,2,600余名专业招聘顾问及技术人员,在20+个细分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人力资源咨询、培训与发展、薪税外包等人力资源全产业链服务,同时提供一体化SaaS云产品、垂直招聘平台、人力资源产业互联平台及人才大脑平台。通过构建“技术+平台+服务”的商业模式,打造产业互联生态,为企业人才配置与业务发展提供一体化支撑,为区域引才就业与产才融合提供全链条赋能。在过去一年中,服务超过5,300家跨国集团、国内上市公司、快速成长性企业、国企、政府以及非盈利组织,成功推荐中高端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人员25,000余名,灵活用工累计派出190,000余人次,聚合合作伙伴近3,500家。